作者:劉俊良 (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)
骨質疏鬆的成因
骨質疏鬆就是骨骼內部的結構變得疏散,讓它的變得脆弱,容易發生骨折。而為什麼骨頭會由正常變成疏鬆呢?接下來就用以下兩張圖來解說。
其實人體的骨頭,並不是靜止不動的,它也是會新陳代謝的。而骨頭的新陳代謝是由身體的「破骨細胞」和「造骨細胞」合作來達成,破骨細胞負責清除老舊的骨頭,而造骨細胞負責製造新的骨頭,兩者的「破壞」和「建設」的配合讓我們的骨頭完成正常的新陳代謝,也讓骨頭維持在最佳狀態。
如果因為種種原因,我們身體的造骨細胞的活性減弱了,或是破骨細胞的活性太強了,骨頭的代謝就會失衡,此時會發生建設速度追不上破壞速度的狀況,就會造成骨質流失。這就像是金錢上的入不敷出,造成我們的骨質愈來愈少,強度也愈來愈差。
骨質疏鬆常見危險因子
- 年齡: 造成骨質代謝失衡、流失的原因,最常見的是年齡增長。人在成年後,大約在30歲左右達到一生骨質最好的時候,接下來在老化的過程中,造骨細胞的活性漸漸減弱,讓造骨速度漸漸追不上破骨,也就讓骨密度開始下降了。
- 性別: 對於女性而言,除了先天上巔峰的骨量會比男性少一些,又會經歷更年期,在停經後雌激素下降,也會讓身體的造骨減少、破骨增加,這會造成女性在停經後骨質下滑的速度比男性更快,也更容易有骨質疏鬆。
- 遺傳: 父母親如果有較嚴重的骨質疏鬆,甚至有骨鬆性骨折的問題,那麼子女發生骨質疏鬆、骨折的機率也會比較高。
- 疾病及藥物: 一些特殊的疾病或藥物,也會影響骨頭的代謝。疾病例如糖尿病、甲狀腺、副甲狀腺疾病、類風濕或自體免疫疾病,藥物例如類固醇或一些抗賀爾蒙藥物,都可能影響骨代謝,造成骨質疏鬆。
- 飲食: 鈣質攝取不足、維生素D缺乏,或是長期營養不良,就會缺乏製造骨頭的原料或能源。
- 生活習慣: 吸菸、酗酒、缺乏運動,也是造成身體機能不良,自然減少了造骨的功能。另外,缺乏運動也會讓骨頭的沒有外力刺激,它也是一個讓骨質流失的訊號。
- 體重: 纖細身材是一些人追求的目標,但其實過輕的體重,也會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,一方面體重過輕表示骨頭支撐身體的需求很小,一方面過輕可能也是缺乏運動、肌少症的一個表現。當骨頭沒有適當的外力刺激,不論是本身體重或是運動帶來的刺激,骨頭也會有用進廢退的現象,因此走向流失的方向。
骨質疏鬆的症狀
骨質疏鬆最常見的狀況,其實是沒有症狀,大多數人都是等到骨折發生時,回過頭來檢查才知道自己早已骨質疏鬆了,所以骨質疏鬆也有「沉默殺手」的稱號。然而,如果有以下症狀時,我們就應該懷疑是否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了:
- 身型改變: 如果發現駝背加重,或是身高比年輕時變矮超過4公分,就要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,導致脊椎被壓扁(壓迫性骨折),身型也因此改變。
- 牆與頭枕部間距增加: 如上圖左側, 背靠牆站立,讓肩、臀或腳後跟都貼緊牆壁,兩眼自然平視。此時觀察頭後枕部與牆壁之間的水平距離,正常人幾乎是可以頭也貼著牆的,如果距離超過3公分,就是駝背的現象,此時要強烈懷疑是骨質疏鬆造成胸椎壓迫性骨折的表現。
- 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減少: 如上圖右側,自然站立,雙手向前平舉,些時檢查身體側面肋骨最下緣及骨盆上緣之間的距離,正常人應該有2-3指幅的距離,如果發現距離小於一指幅寬 ( 約2公分 ),那就要懷疑是腰椎有壓迫性骨折造成的縮短。
- 體重過輕: 如前所述,體重過輕很可能為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的表現,如果身體質指數 BMI 值小於18.5,就要小心可能有骨質疏鬆。另外,針對台灣停經後女性,還有一個專用的評估公式,叫OSTAi,是 ( 年齡 – 體重 ) × 0.2,若這個數值在2以上,就有六成以上的機率患有骨質疏鬆。 ( 註1: BMI = 體重(Kg) / 身高(m)² ;註2: OSTAi 全文為 Osteoporosis Self-Assessment Tool for Taiwan Postmenopausal Women )
說到這裡,還是要再次強調,上述的「症狀」是比較厲害的骨質疏鬆才出現的症狀,在大多數時候,骨質疏鬆是沒有任何症狀、不易察覺的。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沒有以上症狀就沒問題,最重要的還是接受骨質密度的檢查確認自己的骨質狀況。
哪些人建議接受骨密度檢查?
除了上述提到,有特殊的疾病、服用特殊的藥物等危險因子的人,以及出現變矮、駝背現象,甚至是已經出現脆弱性骨折 ( 低衡擊力就發生骨折 ) 的人,都應該要接受骨質密度的檢查,確認是否有疏鬆。
另外,根據骨質疏鬆學會的共識,就算是完全沒有危險因子或特殊疾病,女性在65歲以上,而男性在70歲以上,因為年齡的因素,也應該要做骨質密度檢查。
至於骨質密度有什麼檢查方式,以及檢查報告該如何看,請待後續說明。